1.开展体验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。
将体验实习、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,培养创新意识、启迪创意思维、提升创造能力、造就创业人才,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。
2.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。
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,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、宣传宣讲政策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、丰富活跃文化生活、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。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,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、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,引导基层群众革 除陋习不吃野味,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。
3.开展抗疫防疫工作人员“大寻访”。
重点寻访参与抗疫防疫的医务工作者、党员干部、解放军指战员、科研工作者、社区工作者等抗疫工作人员,挖掘抗疫故事和感人事迹,形成访谈记录或调研报告,走近战疫英雄,弘扬战疫精神。
4.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投身当地乡村振兴,开展基础教育、服务三农、青年工作、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活动,帮助发展乡村产业,改善基础设施,美化乡村环境,促进公共服务,提升乡风文明,促进基层团的工作。
5.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。
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,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,参与社区防控排查、社会秩序维护、疫后心理疏导、医护子女辅导、便民利民服务、关爱留守儿童、参加生产劳动、典型事迹宣讲等实践活动,为战胜 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。
6.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。
参加当地政策解读、实地调研技能培训、电商带货、就业服务、资源对接、信息服务、志智双扶等活动,帮助家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,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凝聚力量、贡献智慧。要注重讲好脱贫故事,展现变化历程,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制度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