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委

当前位置: 团委首页 > 学生工作 > 社团联合会 > 社团建设 > 正文

周恩来: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

发布人:gs09 发布时间:2018-03-23


我们先来讲讲《鞠躬尽瘁》这幅油画背后的故事。这幅作品虽是人为创作,但也是对总理晚年一个真实生活细节的描绘。

1973年6月初的一天,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,他一直在工作着,接下来还要继续接见外宾。

这时,秘书进来提醒说:"还剩十四分钟。"极度疲劳的周总理提出洗把脸刮刮胡子提提神再去。

秘书在门口等待许久不见总理出来,便打开了洗手间的门,这才发现,周总理在卫生间里靠着墙睡着了,手里还握着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……

画面中那憔悴消瘦的面容、稍稍倾斜的身姿、右手的刮胡刀、左手垂落的毛巾,与人们熟悉的那位英俊潇洒、神采奕奕的总理判若两人。

 "您见过靠墙打盹的周总理吗?"3月4日,中国军网记者毛志文拿着一张《鞠躬尽瘁》油画的照片在两会现场对话来自解放军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史衍良。看到照片时,史衍良说:总理是敬业奉献的楷模,我们要继承发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。

3月5日

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

音容犹在,丰碑永存

  今年,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。3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,习近平同志在座谈会上强调:


"周恩来,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、不朽的名字。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、很自豪。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、展现的崇高风范,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,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。"

1913年,15岁的周恩来从奉天(今沈阳)来到天津,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。

 周恩来进入南开学校第二年与同学创立了"敬业乐群会","敬业乐群"就是忠实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,团结同学为群众做好事的意思。

  1917年9月,周恩来得到南开老同学王朴山等人的资助东渡日本,开始其留日生活。当时19岁的周恩来于东渡前,曾作诗以自勉:


大江歌罢掉头东

邃密群科济世穷

面壁十年图破壁

难酬蹈海亦英雄

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,使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。这一年也是青年周恩来一生的转折点。他认定了共产主义,要为它的实现而奋斗。

  1921年3月,周恩来(左二)经张申府(右一)、刘清扬(右二)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小组。图为在德国柏林南郊活动时留影。


1923年3月,周恩来从柏林又到巴黎,专门从事革命工作。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街的一家小旅馆,也是当年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所在地。旅馆三楼一间只有4、5平米的小房间就是周恩来的寝室和工作地。

周恩来在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住所前留影。


1924年7月,周恩来乘船东归,投入疾风暴雨的革命激流之中,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旅途。


1925年8月,周恩来与刚从天津赶到广州的邓颖超结婚

1950年,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照

  全国解放后,周恩来曾多次作为天津市的代表,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。

  周恩来出席中共天津市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,参加小组讨论并和代表们座谈。


南开是总理的母校,总理多次亲切地说他是南开的校友。

情驻海河

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

这也是为人民服务


活着为人民服务

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

---------------周恩来

这个曾喊出"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"的少年一生的鞠躬尽瘁只浓缩为一个心愿:富强


他说

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

多付出一点代价

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


这句话

终他一生

坚如磐石

敬爱您

不仅爱您伟岸的身躯

也爱您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!


当汉语热席卷全球

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

为全球经济繁荣提供中国路径

此时风景无限好


山河犹在

国泰民安

这盛世,如您所愿


总理,我们与您

相约中华腾飞世界时